今天魔幻网小编整理了青海省格尔木市最近报名是怎么回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青海省格尔木市最近报名是怎么回事?
青海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关于我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各州(地、市)、县(区)、青海油田招生办公室,省属各高等(职)学校(院):
现将我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
(一)报名时间:2011年1月5日至15日。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在青报考条件;
3.身体健康;
4.高中毕业;
5.除艺术类外,“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只准报考“对口高职”。高中毕业生不准报考“对口高职”。体育专业考生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7米、女生身高不得低于1.6米,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得低于4.6。
(三)下列人员不准报考:
1.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
2.在省内中学空挂学籍的学生;
3.在非应届毕业年份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4.在高考前未参加完高中会考全部科目考试的;
5.去年高考时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的考生;
6.因触犯刑法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四)报名办法:
1.报名工作由考区招生办公室负总责。
2.应届高中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初审、报名,再由当地招生办公室集中复审;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户口所在州(县、区)招生办公室报名。
3.州、地、市招生考试部门要加强对辖区考区及学校高考报名工作的指导、督查和管理。
4.报名时,每个考生须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家长单位证明、就读高中学校证明(证明是否应届毕业生、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否考完、能否正常毕业)。
5.报名信息要与其会考库信息、省外借读高中注册库信息、户籍库信息核对。报名库照片、《注册表》照片、会考库照片、户籍库照片不是同一人的,按冒名(充)报考处理。
6.同一考生在不同考区重复报名的,取消考试资格。
二、报名要求
(一)考区于12月31日前到省招办下载报名程序、领取报名表格。
(二)考生《报名登记表》纸质原件由考区招办保存,电子信息由考区负责录入。
(三)户口簿必须是公安部门入网打印本。从外省迁入我省的户口,必须提供《准迁证》、《迁移证》复印件。
(四)考生家庭详细住址、收件人、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必须是考生家庭或亲属的。
(五)省上统一编排考场,每考场30人;统一打印《准考证》、《考场考生照片对照单》、《考场编排表》。
(六)报名信息在3月1日-4日上报。报名信息一经上报,不再接受任何补报信息。
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看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或参加邪教组织的;
2.触犯
治安管理规定处罚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体检
(一)报名学生须参加体检。体检时间由考区确定。
(二)体检工作由考区招办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三)《体检表》扫描时间由省上另行通知。
五、资格审查
(一)考生在青报考条件要严格按照“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执行。
(二)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等文件精神,严格核查已报名学生的在青高考资格和加分条件。
(三)已报名学生的基本信息要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四)资格审查分四个阶段进行:高考报名过程为第一阶段,高考前为第二阶段,高考结束至建档前为第三阶段,招生录取过程为第四阶段。
(五)对我省招生政策和报考条件的解释、报考资格的审查、照顾条件的审核等工作由考区招生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协调,考区招办、有关中学具体负责。
(六)对于在省内县市区间存在户口迁移过程的考生,要严格进行审查。
六、报名考试费
文化课考试费每名考生每科次缴纳23元,按五个科次缴纳;“民考民”考生另加收少语文考试费。报名考试费由考区招生办公室收齐后,按每名考生每科次16元缴省招办。体育类考生专业考试费每人60元(不含文化课考试费),按每生50元缴省招办。
(此通知须全文转发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宣传,不得删减)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青海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1日印发

青海高考体育五项分值
1. 青海高考体育测试包含五项素质测试,分别是:5米三向折返跑、100米跑、800米跑、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
2. 每项素质测试满分为20分,五项合计满分为100分。
3. 体育生参加高考时,除了体育测试成绩,文化课成绩也计入总分。
4. 体育生是指那些具有体育特长并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学生。他们在参加中考或高考前,需要参加拟报考高校的体育加试。
5. 高考体育训练的目标是培养输送至体育院校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基本动作技术和战术,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将来从事体育专业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的相关内容。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
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
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魔幻网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海省格尔木市最近报名是怎么回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魔幻网:
www.gongzufudinzuc.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