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 23:10:19 | 魔幻网
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总人数75.32万人,占全国高考总人数的6.3%,比去年增加11.92万,增长了13倍。考生规模已经连续6年增长。
一、2022年河北高考变化
2022年是河北省新高考的第二年,各项数据与去年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河北高考人数大增、本科上线率大幅下降、物理类与历史类的录取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22年河北省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的分数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21年的42分缩小到22年的13分。
二、2022年与2021年河北省各批次上线人数对比分析
1、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控制线(可看做原一本线)上线考生增加2.1万人。
2、本科线上线考生增加1.4万人。
3、专科上线考生增加7.3万人。
三、2022年与2021年河北省考招生计划对比
1、2022年河北省物理类本科院校所有批次计划招生15.8万人,物理科目总上线17.7万人,从数据分析有2.1万人是没有办法被录取的。
2、2022年河北省历史类本科院校计划招生6.2万人,但是历史科目总上线6.8万人,从数据分析有0.6万人没有办法被录取。
高考物理的搭配组合:
1、物理+化学+生物
传统的纯理工科目组合,选择报考的专业范围极其广阔,高校中的名校录取几率大,特别适合意愿理工科类、医学类、材料类、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新高考考生。因为在京高校一直以来招生计划比例文理基本上为3:7。所以,擅长理科科目的考生可以重点选报。
2、物理+化学+文史1
理科相对擅长的新高考考生可选择此组合。因为选择物理、化学科目,有效地保障了专业选择自由度和范围:选择1个擅长的文史科目,相对来讲学霸考生选择人员会少些,竞争会稍微小些,赋分可能会相对高些。
3、物理+文史1+文史2
对理工科相对稍弱些的新高考考生可选择此组合。因为物理科目专业组选择范围最广,这样也保障了专业组报考的选择,也保障了文史科目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特长突出了,等级赋分会提升,高考录取总成绩也相对得到提升。
4、物理十生物十政治
此种组合方式是现在很受推崇的一种组合方式。它受到推崇的原因就在于解决了普通学生想“学理科走天下”,但理科学习能力又不是很出色的问题。此种选择下,生物和政治都不需要太多的做题,主要靠理解和背记,要刷题的就只有物理而已。相对于老理科三门而言,降低了考试难度。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附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的相关内容。
面对新高考的全新政策,选择物理或历史是广大学生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些学生没有抓住重点和学习方法,文科和理科基础相对薄弱,自身的物理和历史成绩都比较差。那么,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附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
一、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
如果考生的物理和历史成绩较差,我们不妨分两种情况来剖析, 一是学生选择历史,历史的学习难度比物理小,况且史政地等组合能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比较多。二是学生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侧重点,尽量打下坚固可靠的理科基础,依然选择物理。 魔幻网
1、学生选择历史学习难度更小
说实话,历史的学习难度肯定比物理小。历史看重学生的理解分析题目和内容积累能力,只要学生深刻把握并理解历史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与联系,按照历史科目的时间轴和阶段特征记忆重点内容,并培养自身优异文科思维和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在不断锻炼的反复刷题中,学生的历史成绩应该有明显提高。
很多学生会担心历史能报考的专业相当有限,但 史政地、史政生等组合可以报考的文科专业较多,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哲学类、公共管理类等 ,史政地组合也是专业覆盖率较高,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热门组合,目前来看,偏向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史政地组合。
通常来讲,历史题目套路较多,但整体变化不大,易于学生掌控并理解。
物理科目恰恰相反,物理拥有较多的定理、公式和概念,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还要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公式、定理的逻辑与内涵,物理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如果学生的物理和历史成绩都比较差,那么选择历史应该是压力和学习难度较小的最佳方案。
2、学生选择物理专业覆盖面更广
如果学生的文科成绩较差,但自身具备扎实可靠的理科基础,只是在学习方法和重点有所偏离,导致自身物理成绩大幅度下滑。像这种情况,学生依然可以选择物理,物理科目侧重于学生的理解和逻辑推导水平。
在老师讲解物理重点与考点内容时,学生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总结复习,弥补自身的薄弱之处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要点之一。
学生要迅速掌握物理科目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概念,依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公式解题,推导出题目答案,这是很多物理学霸的优秀学习方法。学生不妨借鉴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物理成绩。
选择物理的学生专业覆盖面更广,像物化生就是报考专业范围相当广泛的热门组合,如计算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等,这些专业都是物化生可以报考的主流趋向。
整体来讲,学生要依据个人情况,仔细考虑选择历史还是物理。如果是具备较强文科基础,擅长记忆背诵的学生,那选历史肯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的理科基础相当扎实,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与重点,那选物理相对较好。
二、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
每个省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以2020年河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例,河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62.48万,实际有47.17万名考生参加文化课统考,文史类考生共有18.58万人,理工类考生共有28.56万人。文理科报考比例约为3:5,但在录取方面还是存在差距,录取比例为2:7。
总而言之,录取比例和具体人数只是一方面。学生更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报考专业等多方面考虑,尽量选择自己心仪的热门专业。
以上就是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附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魔幻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魔幻网:www.gongzufudinzuc.com广东历史与物理高考录取比例是多少?广东物理和历史录取比例如下:根据2022年夏季广东高考数据统计,物理类考生一共有399216人,本科共录取约19.8万人,本科率约为49.7%;历史类考生272196人,共录取约7.9万人,本科率约为29.3%。广东物理类本科率比历史类本科率高20.4%从数据来看,2022年广东夏季高考实际参加考试总人数671412人,选考物理的占5
新高考选历史有优势吗?女生高中选物理还是历史?新高考3+1+2模式逐渐推广,考生在物理和历史之间反复纠结。新高考选历史有优势吗?女生高中应该选物理还是历史?这些问题成了家长和同学们最关心的事情。本期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新高考选历史的优势1、与物理相比,历史学科的学习难度要小一些,考生能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其他两门科目。2、物理学科难度大,有信心选这门科目的同学大多都是对自
新高考选历史或物理,大学录取分数线会不一样吗新高考与以前的高考最大的区别在于:1、以前的高考全校只有一条升学率,新高考按专业或专业组确定录取分数线。2、对于以前的高考,要提前确定目标院校,然后从目标院校公布的招生专业中选择六个专业;新的高考申请是确定专业,然后选择一些大学在这个专业的名义下。这样,各个大学就会因为专业不同,形成许多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关于提到的物理和历史
2023长沙高考600分以上人数2023长沙高考600分以上人数:17012人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今年高考各科目考试成绩总体分布正常,与去年相比,历史类平均总分有所下降,物理类平均总分略有上升。高考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600分以上的考生17012人,其中历史类为1769人,物理类为15243人。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有哪些1.确定高考排名(位次)及线差。
高考3+1是哪三门科目?1985年。3+1是语文数学英语加一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3+是要另外加3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一、3+1所有科目都以150分录入高考总成绩。3+3除语数外是150分以外,其他3门都以每科70分录入高考总分。二、3+1满分600分。3+3满分660分。三、上海高考从2017年开始,将由原先的“3+1”
河北新高考物理历史赋分吗不会的,在河北新高考里面,物理历史是不会赋分的,因为物理历史是属于三加一加二里面的一的那一项,还有就是说物理跟历史是分为物理类跟历史类的这两种选科,然后物理跟历史可以说是选的三科里面的一个领头羊,然后他是不会进行赋分的。进行赋分的科目是生物地理,还有就是化学跟政治,然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跟历史是并不会进行赋分的,这就是三加一加二高考模式的一个判定。
福建2021届新高考物理和历史选考人数差不多对文科生有利吗?福建2021届新高考物理和历史选考人数差不多对文科生不是很有利;历史专业的学生人数与文科学生人数相似,选择历史的人数远多于文科,也就是说,新高考历史的竞争压力大于旧高考。因为老高考文科分高是因为文科虽然报名人数少,但录取人数少更少。比如理科12万人报考,录取10万人。文科5万人报考,只录取一万人。文科的竞争压力是
新高考历史政治生物组合怎么样新高考历史政治生物组合的情况详细见下文:一、学科特性历史+政治+生物组合属于两文加一理的组合方式,在学习上都偏向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学科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属于背诵较多的偏文科组合。二、适合学生1、偏重文科,历史、政治成绩较优秀,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2、理科类学科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3、成绩中上游,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
2024-04-13 11:11:08
2024-04-10 23:42:18
2023-11-03 17:20:23
2024-05-21 20:35:50
2023-11-11 15:39:32
2024-06-06 21:46:51